工商银行提前还贷利息怎么算
马鞍山律师网 www.mas64.com
工商银行提前还贷利息怎么算一、工商银行提前还贷利息怎么算?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提前还贷是需要按照实际的借款期间计算利息的。
计算方法工具说明
1、计算商业贷款选择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时,每月的月供、利息总额和还款总额。
2、短期贷款一般采用一次性还本付息或者分期付息一次性还本方式,不适用于该计算器。
操作步骤:
第1步:首先选择您的还款方式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填写商业贷款年限、贷款金额以及贷款实际利率;
第2步:选择是否显示还款明细,点击“计算”按钮获得每一期的月供金额和贷款利息总额和还款总额等详细信息。
提示说明
商业贷款是用于补充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的贷款,一般为短期贷款,通常为9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但也有少量中长期贷款。这类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房贷计算器
计算商业贷款选择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时,每月的月供、利息总额和还款总额。 工商银行:贷款未满一年,违约金为提前还款金额的5%;贷款满一年,则免费。 2014年末,总资产206,099.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922.01亿元,增长8.9%;总负债190,726.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33.60亿元,增长8.1%;全年实现净利润2,762.86亿元,增长5.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1.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9.9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9%,资本充足率为14.53%。营业收入6,588.92亿元,增长11.7%,其中利息净收入4,935.22亿元,增长11.3%,非利息收入1,653.70亿元,增长13%;营业支出2,922.80亿元,增长18.5%,其中业务及管理费1,762.61亿元,增长6.6%,成本收入比下降1.28个百分点至26.75%。
工商银行提前还贷步骤
第一步:先看贷款合同中有关提前还贷的条例。看合同时要注意提前还贷是否须交一定的违约金。
第二步:向贷款银行电话咨询办理提前还贷部门的地点、电话及办理提前还贷所需要的条件。
第三步:按照咨询到的电话打电话或亲自到相关部门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第四步:借款人携相关证件亲自前往借款银行,填写《提前还款申请表》。
第五步:提交《提前还款申请表》并在柜台存入提前还款的金额。
贷款计算器使用步骤
第一、选择贷款类型 贷款类型分为三类,分别为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和组合型贷款,根据您的贷款种类选择。
第二、选择计算方式 (1)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计算方式 计算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根据面积、单价计算,此种计算方式不需要您明确总的贷款额度,只需要填写房源的总面积、购买的单价和按揭成数;如果您确定总的贷款额度,则更简单,只需要填写贷款总额即可。 (2)组合型贷款 根据商业性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分别填写
第三、选择按揭年数 按揭年数从1-30年不等,根据您的经济能力选择按揭年限
第四、确认贷款利率 系统会自动默认为最新的贷款利率
第五、选择还款方式 通常的还款方式有两种:等额本息、等额本金,购房者个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
第六、开始计算 开始计算后,在右侧会自动显示计算结果,包括房贷总款、贷款总额、还款总额、支付利息款、首期付款、贷款月数、月均还款或月均金额。
在银行贷款确实可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如果手中有了闲钱,可以提前还贷。但是不是所有贷款都适合提前还贷,若想要提前还贷,一定要事先咨询好,避免给以后带来麻烦。
·员工离职时很正常的事情,但有的用人单位这个时候却要求离职员工
员工离职时很正常的事情,但有的用人单位这个时候却要求离职员工进行相应的赔偿,主要是因为员工是违约进行离职的。那从法律角度分析,到底员工违约离职是否需要赔偿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违约离职是否需要赔偿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当前,随着用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选择权越来越充分。应当说,劳动者的纷纷“跳槽”,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的,但是,这种择业自由应该以尊重...
·公司和我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待遇?
公司和我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待遇?
劳动者自愿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是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2、依法办理了失业保险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3、依法参加了失业保险,所在用人单位和本人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失业人员可以选择是否申领失业保险待遇。
愿意申领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合同之日起60日之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超过60...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最新的是什么?
一、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最新的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二、具体内容
第...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分为什么标准?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分为什么标准?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公路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后行车上路时是否会有其他的安全隐患,所以您都会很关心这个问题。但是公路在交工的时候都会进行质量鉴定的,而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分为什么标准呢?我们这就为您解答一下。
一、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分为什么标准?
评定表是检验、检测、试验和现场核查结果的具体体现,是对工程质量的最终评价。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进行自我评定,监理单位依据独立抽检的结果或签认的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评...
·年终奖迟发合法吗 迟发工资是否合法
很多单位对给员工发放年终奖,但有不少单位发放年终奖的时间不是年终,甚至可能拖到来年的六月左右。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年终奖迟发合法吗?如果单位迟发年终奖的行为是合法的,那么单位迟发工资是否合法呢?请跟随小标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年终奖迟发合法吗
对于年终奖的发放时间问题,要区分情况对待。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的工资、奖金的发放标准,用人单位是不能克扣或者拖延发放的,因为此时的年终奖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如果年终奖是企业根据上一年度经济...
·工资绩效怎么算,如何计算绩效工资
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中不仅仅有基本工资,有的时候还会涉及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等,不同类型的工资,当然在计算的时候也就不同。而对于其中的绩效工资来讲,要想进行计算的话,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又该怎么确定标准。下面就让我们为您做详细解答吧。一、什么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
·一、试用期的工作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试用期的工作可以随时辞职吗?依据《劳动合同法》,提前30天提出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况,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承担。一般建议,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这样便于保...
·劳动合同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虽然员工和用人单位正式建立了劳动关系以后,应该尊重公司的相关章程制度,但是员工个人心里面也要知道,劳动关系现在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属于劳动者就要无条件的屈服于公司。劳动合同产生纠纷以后,没有必要委曲求全,可以找有关部门来进行解决。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劳动合同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一、劳动合同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合同纠纷...
·各级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工伤等级鉴定标准是什么?
当下社会,各种工伤事故经常会发生。为了获得相应的赔偿,难免要进行工伤伤残鉴定。然而,不同等级的工伤所获得的工伤赔偿也对应不同。那么,各级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工伤等级鉴定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为您进行详细的解答吧!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工伤等级鉴定标准
一、一级工伤鉴定标准
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
·河北省园林绿化工程质保期标准是什么?
河北省园林绿化工程质保期标准是什么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园林绿化可以给城市增添美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惬意。现如今,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个必备项目,有些园林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园林绿化工程质保期标准。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
一、河北省园林绿化工程质保期标准是什么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一、劳动合同法规定怎样算是无效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法规定怎样算是无效劳动合同?
根据《中护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法律、行政法规” 既包括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以后颁布实行的法律、行政法规,既包括劳动法律、法规,也包括民事、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