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6899334 19166418749
 马鞍山律师导航 博望区 花山区 雨山区 当涂 和县 含山
律师团队
>>
  • 马鞍山律师姜律师
  • 马鞍山律师朱律师
  • 马鞍山律师叶律师
  • 马鞍山律师章律师
业务范围
>> 
提供马鞍山市区、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和县、含山 及周边地区专业法律服务,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房产纠纷、公司投资、经济合同、知识产权、刑事犯罪辩护等。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马鞍山律师网 www.mas64.com


  

第九十三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侦查人员在讯问吗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检察院刑诉规则》第一百四十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查明他的基本情况,讯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其陈述有罪的事实或者作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对提出的反证要认真查核。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 讯问前,侦查人员应当了解案件情况和证据材料,制订讯问计划,列出讯问提纲。



  

第一次讯问,应当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暂住地、籍贯、出生地、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理等情况。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告知其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一条 讯问的时候,应当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都应当讯问清楚。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申辩和反证,公安机关都应当认真核查,依法处理。



  

(释解)



  

本条是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的规定。



  

根据本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如下:



  

一、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78条第1款规定:"讯问前,侦查人员应当了解案件情况和证据材料,制订讯问计划,作出讯问提纲。"讯问犯罪 嫌疑人,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进行的面对面的较量,短兵相接的斗智斗勇工作。讯问成功与否,不仅需要侦查人员有较高的政策、法律和业务水平,而且要求侦 查人员对案件情况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充分、准确、全面地掌握证据材料,做好讯问前的准备工作。讯问时,有关案件的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如何发问,犯罪 嫌疑人有什么特性,可能进行怎样的狡辩,如何运用证据材料进行反驳等等,都需要作通盘考虑,周密安排,制定讯问计划,列出讯问提纲,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准 备充分,才能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达到讯问的目的。如果事先不作准备,匆忙上阵,讯问时就抓不住要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暴露讯问的意图, 使犯罪嫌疑人了解侦查人员的底细,给下一步讯问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二、讯问的顺序



  

依本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处于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尚处在不确定的状态。犯罪嫌疑人是否犯了罪,需要经过进一步侦查才能证实。为了防止侦查人员主观片面,先入为 主,本条规定,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既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也要听他作无罪的辩解。然后,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 述情况提出那些与认定案件事实有直接关系、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问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紧紧围绕案件事实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陈述时,办案人 员应耐心听取,不能认为犯罪嫌疑人否定罪行或者罪轻的辩解都是不老实交待。讯问时,注意发现矛盾和疑点,一般不要打断和训斥,等他讲完后再继续向他提出问 题。通过提问,把犯罪嫌疑人陈述不清的地方或者矛盾和疑点进一步追问清楚,弄清案件事实和具体情节。这样有利于办案部门全面掌握情况,防止主观臆断,防止 无罪的人受到错误追究。



  

侦查人员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还应当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暂住地、籍贯、 生出地、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社会经历和是否有"前科"等,防止将同名同姓、相貌相似的人当作犯罪嫌疑人,导致错误拘留或者 逮捕。



  

三、讯问的内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6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都应当讯问清楚。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申辩和反证,公安机关都应当认真核查依法处理。"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是查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任何犯罪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总是通过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和后果等事实表现出来 的,同时又与犯罪的动机、目的相联系,这些都是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应按照本条规定的要 求,将其犯罪事实、动机、目的、手段,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等实事求是地追问清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认真观察和分析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以达到讯问的目的。



  

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可能承认并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也可能不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进行申辩,还可能对就案件本身提出反证。所谓反证,是指在刑事 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就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向侦查机关提出其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提出申辩和反证,都应当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认真、全面、客观地审查清楚,并依法作出处理。不能只注重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的供述,而不重视对犯罪嫌 疑人的申辩和反证进行核实、处理。



  

四、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的权利



  

依本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当教育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对于侦查人员提出的问题,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既不能隐 瞒,也不能无中生有,或者避重就轻。为了使侦查人员集中精力查明案情,维护犯罪嫌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条又规定,侦查人员讯问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所谓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是指与犯罪嫌疑人、案件事实、情节、证据等没有任何牵连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所谓与本案无关的问 题,是指与犯罪嫌疑人、案件事实、情节、证据等没有任何牵连关系的问题。但犯罪嫌疑人不得以此为借口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正常提问。



  

五、严禁刑讯逼供



  

侦查人员在讯问的时候,应当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获取供述。



  

"严禁刑讯逼供",不仅是国家一贯的刑事政策,是公安机关的一条严格纪律,而且是我国1988年批准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 遇或处罚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所谓刑讯逼供,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对犯罪嫌疑人施以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的方 式多种多样,除对犯罪嫌疑人直接采取肉刑逼供外,还有以罚站、罚跪、不让吃饭、睡觉等变相肉刑的方式,来达到逼取口供的目的。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采用刑讯 逼供方法是办案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它是重口供、轻调查研究的极端表现,往往造成冤假错案,从而败坏公安司法机关的声誉,必须杜绝这种现象。除刑讯逼供以 外,还严禁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以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犯 罪嫌疑人在迫于压力或者被欺骗的情况下提供的,不真实的可能性极大,不能仅凭此作为定案根据。


·讯问笔录
      

(一)讯问笔录的含义
讯问笔录,是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在讯问被告人时制作的,记录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情况以及对被告人依法讯问情况的证据性文书。
讯问笔录是查明犯罪分子和案件真实情况,鉴别和印证其他证据的根据。它具有为办案人员提供侦查线索,使办案人员全面了解案情、搜集证据的作用。
讯问笔录和询问笔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是,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含义不同,前边已叙述;二是记录内容不同,讯问笔录主要记录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询...


·通缉的对象、条件及通缉令发布的机关、范围
      第一款 是关于通缉权和通缉的对象、条件的规定。根据本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具有通缉权,通缉以发布通缉令进行。通缉的对象必须是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这里 既包括具备本法第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应当依法逮捕,而下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也包括已经依法执行逮捕,羁押期间又逃跑的犯罪嫌疑人。通缉的对象必须同 时具备三个条件:1.被通缉的人必须是犯罪嫌疑人;2.该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3.该犯罪嫌疑人确实在逃避法律责任而下落不明。对具备上述条件的...


·侦查阶段律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享有下列权利
      (一)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二)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


·免予起诉意见书的概念
      免予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侦查案件终结后,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可以免予起诉,向人民检察院提请审查批准的文书。...


·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守哪些规定?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按照法定程序,针对犯罪案件的事实,对有犯罪嫌疑的人进行审讯的侦查活动。为了保障这一活动的顺利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属于侦查权的一部分,因此,行使这一权力的人就必须是法律规...


·侦查阶段委托律师的必要性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经犯罪嫌疑人家属的委托,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基本的案情;犯罪嫌疑人若有任何生活上的需要,律师可以代为转达给家属;若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有刑讯逼供的行为,律师可以代为申诉或控告,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此外,对于对法律不是很懂的犯罪嫌疑人,律师有责任告之其行为所涉嫌罪名的法律后果,以及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区别。在国内刑法实践中,律师能做的只是告知犯罪嫌疑人须将实情如实陈述,免受侦查机关的误导性发问。 ...


·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17日修订)
第一百二十八条 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 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报的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


·侦查羁押的一般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3月17日修订) 第一百二十四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第二百二十 一条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基层人民检察院,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 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98年5月...


·相关机关对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物及其孽息物应该如何处理
      对扣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财物及其孽息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待人民法庭作出生效判决后,由扣押的公安机关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上缴国库或者返还受害人,并向人民法院交执行回单。...


·如何理解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前提?
      目前尚无司法解释或相关规定作出回答。但是,《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1款明确、简练地使用了“另有重要罪行”的宇样,规定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前 提条件,并未再加别的限制,清楚地表现了“另有除正在侦查的犯罪之外的重要罪行”的含义,而未要求该“重要罪行”是与正在侦查的犯罪不同种的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侦查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羁押后往往可能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交代而被侦查出来的新的犯罪,对于这种新发现的犯罪来说, ...


·搜查笔录
      第一百一十三条 (搜查笔录) 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检察院刑诉规则》第一百八十四条 搜查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领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应当记明笔录。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二百零九条 搜查的情况应当...


首 页 | 律师简介 | 服务领域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22 马鞍山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18056899334 19166418749
19166418749
点击这里给马鞍山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